
行人安全的重要性與車禍風險
在香港這座人口密集的國際都市,每日有數以百萬計的途人穿梭於繁忙街道。根據香港運輸署最新統計,2023年全年共發生1,285宗涉及途人的交通意外,相當於平均每日有3.5名途人在道路上受傷。這些數字背後隱藏的是無數家庭的悲劇與經濟損失,特別是對於那些依靠步行通勤的上班族、學童及長者而言,道路安全更是關乎生命的重要議題。
值得注意的是,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,吸引了大量外僱在此工作與生活。這些外僱往往對本地交通環境尚未完全熟悉,加上語言隔閡,當遭遇交通事故時,維權過程可能面臨更多挑戰。曾有案例顯示,一名初到香港的菲律賓外僱在過馬路時遭轉彎車輛撞傷,因不熟悉法律程序而未能及時保全證據,最終導致賠償金額大打折扣。
道路設計與使用者行為的交互影響也值得關注。香港狹窄的街道、密集的行人流量,以及部分地區缺乏足夠的過路設施,都增加了途人與車輛發生碰撞的風險。特別在雨天地滑的狀況下,駕駛者的煞車距離延長,途人的反應時間縮短,更易導致意外發生。因此,了解自身權益與法律保障,已成為現代都市人必備的生存技能。 車 賠償
途人車禍的法律責任
駕駛者責任:注意義務與安全駕駛
根據香港《道路交通條例》第38條,駕駛者在道路上行駛時,負有「謹慎及專注」的法定責任。這意味著駕駛者必須時刻保持警覺,對可能出現的途人採取預防性措施。法院在判例中確立,駕駛者在接近斑馬線、學校區域、市場周邊等行人密集處時,應主動減速並準備停車。特別是在視線受阻的彎道或雨天環境下,駕駛者的注意義務標準會相應提高。
實務上,法官會根據多項因素判斷駕駛者是否盡到注意義務,包括:車速是否適當、有無分心駕駛(如使用手機)、車輛保養狀況、以及對特殊人群(如長者、兒童、殘障人士)的額外照顧等。近期一宗案例中,一名司機因在學校區域超速駕駛撞傷學童,被裁定須承擔全部法律責任,並賠償醫療費用、精神損害及未來教育損失共計港幣180萬元。
途人責任:遵守交通規則與注意安全
雖然法律對駕駛者課以較重責任,但途人同樣負有遵守交通規則的義務。《道路交通(交通管制)規例》明確規定,途人闖紅燈、跨越雙黃線、在禁止行人通行路段行走等行為,都可能構成「共同過失」。在賠償計算時,法院會根據途人的過失程度相應減少賠償金額,這被稱為「與有過失」原則。
值得關注的是,外僱群體因文化差異或對本地交通規則不熟悉,更易出現違規行為。例如某些國家允許行人在一定條件下闖越紅燈,但在香港這可能被視為嚴重過失。曾有案例顯示,一名內地來港工作的外僱因習慣性「中國式過馬路」被車輛撞傷,最終被認定需承擔30%的過失責任。
過失責任與無過失責任原則
香港主要採用「過失責任」原則,即受害人需證明駕駛者存在過失才能獲得賠償。但根據《汽車保險(第三者風險)條例》,即使駕駛者無過失,受害人仍可透過「車主保險」獲得基本賠償,這被稱為「無過失補償」機制。此外,對於商用車輛(的士、小巴、貨車等),法院通常會採用更嚴格的責任標準。
下表列出不同情境下的責任歸屬判斷:
| 事故情境 | 駕駛者責任 | 途人責任 | 
|---|---|---|
| 途人遵守交規於斑馬線被撞 | 完全責任 | 無責任 | 
| 途人闖紅燈被正常行駛車輛撞傷 | 部分責任 | 主要責任 | 
| 學童在校區範圍內被超速車輛撞傷 | 完全責任 | 無責任 | 
| 長者在無斑馬線處突然衝出馬路 | 部分責任 | 主要責任 | 
途人車禍賠償範圍
醫療費用:實報實銷原則
根據香港司法機構的指引,車禍受害人有權獲得「完整賠償」,使其盡可能恢復至事故前狀態。醫療費用採用實報實銷原則,包括:公立醫院或私家醫生的診療費、手術費、復健治療、藥物費用、輔助器具(輪椅、拐杖)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若受害人選擇私家醫院治療,需證明該選擇的合理性,否則法院可能按公立醫院標準核定金額。
對於外僱群體,醫療費用的賠償還可能包括返國後的必要後續治療費用,但需提供專業醫療證明。近期一宗案例中,一名印尼籍外僱獲判賠償包括在印尼當地的復健費用,凸顯了香港法院對非本地居民醫療權益的保障。
財產損失:衣物、手機等損壞賠償
事故中受損的個人物品同樣可獲賠償,常見項目包括:
- 衣物、鞋履損壞:按購買價格折舊計算
 - 電子產品:手機、平板電腦等,需提供購買單據
 - 眼鏡、隱形眼鏡:功能性物品全額賠償
 - 個人飾物:須證明事故時確實佩戴
 
實務上,受害人應盡量保全損壞物品作為證據,若物品完全毀損,則需提供事故前的購買證明或同類物品市價證明。對於高價物品,建議保留信用卡簽帳單或網購記錄作為佐證。
精神損害賠償:慰撫金的考量因素
香港法院在裁定精神損害賠償(俗稱「慰撫金」)時,會綜合考慮以下因素:
- 傷勢嚴重程度與恢復期長短
 - 疼痛與痛苦的程度
 - 是否造成永久性傷殘或外貌損傷
 - 對工作能力與生活品質的影響
 - 心理創傷與情緒困擾
 
根據最新司法指引,輕微傷勢的慰撫金約在港幣3-8萬元,中度傷勢可達10-30萬元,嚴重傷殘案件可能超過100萬元。特別對於顏面損傷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患者,法院通常會判給較高金額的精神損害賠償。
其他損失:交通費、住宿費等
除了直接損失外,受害人還可主張以下附帶損失:
- 往返醫院的交通費用:的士費、復康巴士費用等
 - 特別護理費用:聘請看護、家務助理等
 - 住宿改裝費用:如輪椅通道、浴室扶手等
 - 親屬照顧費用:家人請假照顧的損失
 - 學習輔導費用:學童因傷缺課的補習費
 
值得注意的是,外僱因事故無法工作產生的收入損失,可按合約薪資計算,但需提供僱主證明與稅務記錄。若因傷導致工作簽證無法續期,還可主張未來收入機會的損失。
途人車禍賠償申請步驟
第一時間處理:報警與蒐集證據
事故發生後,立即報警是保障權益的關鍵第一步。香港警方會製作交通事故報告,這份文件將成為後續法律程序的重要證據。同時,受害人應盡可能蒐集以下證據:
- 現場照片:車輛位置、煞車痕、傷勢情況
 - 行車記錄器畫面:向駕駛者或其他車輛索取
 - 目擊證人聯絡方式:至少取得2-3位證人資料
 - 事故地點環境:交通標誌、燈號狀態、路面狀況
 
對於不諳粵語或英語的外僱,應立即請求傳譯服務或透過僱主協助溝通。實務上,曾有外僱因語言障礙未能完整陳述事故經過,導致警方報告對其不利,影響後續賠償申請。
保留醫療單據與相關證明
完整的醫療記錄是賠償計算的基礎,受害人應:
- 保存所有就醫單據:包括急診、門診、復健收據
 - 取得醫生診斷證明:詳細記載傷勢與治療建議
 - 記錄症狀日記:每日疼痛程度、活動受限情況
 - 保留藥袋與處方籤:證明用藥必要性
 
若傷勢嚴重,建議尋求專科醫生評估,並取得關於後遺症、勞動能力減損的專業意見。這些文件將成為計算長期賠償的重要依據。
諮詢律師:評估案件可行性
香港法律援助署提供免費初步諮詢,協助受害人評估案件價值與勝訴機會。選擇律師時應考慮:
- 專業領域:選擇專精人身傷害賠償的律師事務所
 - 成功案例:查詢過往類似案件的處理經驗
 - 收費方式:了解是否接受「不贏不收費」安排
 - 語言能力:外僱應選擇能以其母語溝通的律師
 
律師通常會根據《時效條例》提醒受害人,人身傷害賠償的訴訟時效為3年,應及時採取法律行動。
與保險公司協商:爭取合理賠償
多數車禍賠償案件透過保險理賠解決,協商時應注意:
- 勿輕易接受首次報價:保險公司初次報價通常偏低
 - 準備完整證明文件:強化求償項目的合理性
 - 考慮未來損失:包括長期復健、職業能力減損
 - 尋求律師協助談判:專業談判往往能提高賠償金額
 
實務顯示,有律師代表的受害人平均獲賠金額比自行協商高出30%以上。特別是對於涉及外僱的複雜案件,專業法律協助更顯重要。
必要時提起訴訟
若協商破裂,受害人可透過小額錢債審裁處(索償額不超過7.5萬元)或區域法院(索償額不超過300萬元)提起訴訟。訴訟過程中,法院可能安排醫學評估、現場勘驗等程序,整個過程可能持續1-3年。
近年香港法院對車禍賠償案件的處理效率已大幅提升,透過「人身傷害訴訟改革」,許多案件可在12-18個月內審結。對於經濟困難的受害人,可申請法律援助分擔訴訟費用。
維護途人權益的建議與警惕
預防勝於治療,途人應養成以下安全習慣:
- 遵守交通號誌:即使無車輛也應等待綠燈
 - 使用過路設施:斑馬線、行人天橋、隧道
 - 保持視線接觸:與駕駛者眼神交流確認其察覺
 - 避免分心行走:不使用手機、耳機等設備
 - 穿著顯眼衣物:夜間或雨天應穿著反光材質
 
同時,建議所有道路使用者了解基本法律權益,包括:
- 隨身攜帶身分證明文件
 - 記錄緊急聯絡人資訊
 - 保存保險單據與重要文件副本
 - 了解基本急救程序
 
特別對於外僱群體,建議抵港後儘快熟悉本地交通環境,參加由勞工處或非政府組織舉辦的交通安全講座。許多僱主也會為外僱購買額外保險,應主動了解保障範圍與理賠程序。
香港警方數據顯示,2023年涉及途人的致命交通事故中,有近四成與行人違規有關。這提醒我們,維護道路安全需要所有使用者的共同努力。政府也應持續改善步行環境,包括增設行人保護區、改善照明設施、加強交通安全教育等。
安全第一,法律保駕護航
道路安全是現代都市文明的重要指標,而完善的法律制度則是保障市民權益的最後防線。香港作為法治社會,為車禍受害人提供了多層次保障,從保險理賠到司法救濟,構建了完整的權益保護網絡。
對於遭遇不幸的途人而言,了解法律程序、及時尋求專業協助,是爭取合理賠償的關鍵。特別是語言與文化處於弱勢的外僱群體,更應主動獲取法律資源,避免因資訊不對等而權益受損。
最後要強調的是,任何賠償都無法完全彌補車禍帶來的身心創傷。與其事後補救,不如事前預防。我們呼籲所有道路使用者——無論是駕駛者還是途人——都應將安全置於首位,共同營造更友善、更安全的交通環境。畢竟,每個道路使用者的謹慎行為,都可能避免一場悲劇的發生,保護自己與他人的家庭幸福。
By:Chery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