腸鏡是預防腸癌的“金標准”,45歲後定期做,幾年做一次適宜?

Dec 06 - 2022

腸鏡是預防腸癌的“金標准”,45歲後定期做,幾年做一次適宜?

想要監管身體的健康,各種體檢是不可缺少的,例如驗血,驗尿,CT等,都是常規體檢方式。可是,有這樣一項查驗,即使是心思穩重的成人也“望而生畏”,它是腸鏡。

而之所以大家對腸鏡如此抵觸,還是與它尷尬的查驗過程相關:醫生會將手指,或是顯像儀器,從“菊花”捅入腸胃,然後進行症狀查驗……僅是想像,可能許多朋友都起一身雞皮疙瘩。但從健康的角度來講,腸鏡是預防腸癌的“金標准”,特別是45歲之後的群體,更推薦定期做一次腸鏡檢查。

醫療保險

為什么說,腸鏡是預防腸癌的“金標准”?

現代科學篩選癌症的方式,主要通過影像學的形式,也就是CT、B超等。根據醫學影像的形式,醫生可以直接地看出哪個器官可能出現病症隱患,達到篩選的效果。

可是,CTB超等影像學方法,對於肝、心、腎等器官的檢驗很有效,因為這些器官大概上有“實芯”的,沒有內壁存有。但對於胃,腸胃這類“中空”器官來講,癌病隱患身體檢查可能出現以內內壁,根據影像學檢查,是很難看出來的。

而這時,直接在菊花進到腸胃,再將腸胃內壁狀況“一覽無餘”的腸鏡,自然也就成了篩選腸癌的不二之選,因此也成為預防腸癌的“金標准”。

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,我國腸癌年均新發病例在25萬左右,而且仍然展現出上漲趨勢。預防腸癌的必要性也凸顯出來,特別是45歲以上,更是腸癌的高發期,按時腸鏡非常重要。

45歲以上是腸癌多發期,初期症狀不可忽視

一方面,45歲以上,隨著年齡的增長,身體代謝能力開始降低,腸胃更容易出現毒素沉積,進而提升腸道炎症及其腸癌的風險。

另一方面,45歲以上群體因生活壓力,心理壓力等一系列要素,存有熬夜,嗜酒,吸煙等情形者居多,而這些行為也是導致腸癌發生的重要原因。

不僅如此,依據流行病學的信息,中國腸道腫瘤患病率從50歲開始會開始出現明顯升高,因此從45歲做腸鏡,也能有效篩選早期腸癌。一旦發現初期腸癌症狀,更應第一時間前去醫院檢查。

4種腸癌早期症狀,45歲以上尤其注意

第一種:大便潛血

大便潛血,是指糞便中混和黑色或是暗紅色的血塊,表明在糞便產生前,腸胃出血摻加糞便,進而構成了這一情況。而初期癌病細胞團非常不平穩,遭受擠壓和撞擊就很容易有相似的出血症狀發生。因此,長期有大便潛血的情況要警惕。

第二種:排便長期不成形

糞便不成形,代表著在排出過程中可能有外物隔絕,可能是息肉和襄腫,一樣也可能是初期癌病。比如破裂性糞便,凹槽性糞便等,每日上完廁所何不觀查下馬桶,經常遇到相似的異常糞便,及時前往醫院檢查治療。

第三種:下腹間隔性疼痛

早期腸癌不會產生長期型疼痛,疼痛感可能會間歇性的出現。因此,假如每隔一段時間,總會有下腹脹痛的情況發生,就要警惕可能出現的早期腸癌風險。腸癌所造成的疼痛多為鈍痛或絞痛的症狀,要注意鑒別。

第四種:便秘腹瀉交替發生

時而便秘,時而腹瀉,是腸胃受到刺激後,功能紊亂的典型症狀。可能是腸易激綜合征,也可能是初期癌病隱患,對腸道功能產生影響。

如果長期覺得自己便秘,腹瀉症狀更替發生,而且伴隨肛門腫脹,腹部包塊等一系列標志發生,也需盡快警惕。

總的來說,初期腸癌的症狀,45歲之後的朋友尤其要注意,一旦發現,要加以重視,同時更一定要開展腸鏡檢查進行核對。這也進一步凸顯了腸鏡對預防腸癌的必要性,按時去做很重要。

按時做腸鏡很重要,幾年一次較為適宜?

醫院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,“一次腸鏡管10年”。

可能一些朋友感覺浮誇,但事實確實如此,從初期襄腫或發炎,到最後產生腸癌,臨床上數據為7到10年左右,針對45歲以下的人而言,做一次腸鏡沒發現腸癌隱患,10年左右大概率不會有腸癌成形的狀況。

因此,小於45歲的群體,7到10年做一次腸鏡即可;

但對於45歲以上的人群來說,由於已經處於腸癌多發期,做腸鏡的間距也要有所減少,一般建議在5年做一次比較安全。

另外需要提示45歲以上朋友,想要完全篩選腸癌,光做腸鏡並不是“極致”,身體右邊直腸一般是腸鏡觀察的盲區,因此在做腸鏡的同時,也遵循醫囑搞好右邊直腸檢查的有關對策,才能更好的預防腸癌,保護身體健康,還請各位可以記在心上。


網站熱門問題

腸道感染的3種症狀是什麼?

腸道感染的一些常見症狀包括:
腹瀉
噁心
嘔吐< 痙攣性腹痛.
發燒.
頭痛.

癌症很難致殘嗎?

一般來說,任何IV期或晚期癌症都將自動使一個人有資格領取殘疾津貼. 一個非常嚴重的癌症診斷符合[同情津貼"計畫的資格,該計畫加快了殘疾福利的申請,使其能够迅速開始領取資金.

By:Chris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