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t Search Terms
Hot Search Terms

造口周圍皮膚護理:預防刺激、紅腫與感染

Apr 01 - 2025

造口袋

為什麼造口周圍皮膚護理很重要?

造口手術後,皮膚護理不僅是日常清潔工作,更是維持生活品質的重要環節。根據香港造口人協會2023年統計,全港約有超過15,000名造口人士,其中高達68%曾因皮膚問題就醫。這數據顯示造口周圍皮膚護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視。

健康的皮膚屏障能有效預防排泄物刺激,當造口袋黏貼處的皮膚受損時,腸道分泌物可能直接接觸皮膚組織,引起化學性灼傷。臨床研究顯示,完整皮膚的pH值維持在4.5-5.5的弱酸性環境,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,而受損皮膚的pH值可能升至中性,大幅增加感染風險。

造口袋的黏合效果與皮膚狀態密切相關。理想狀態下,造口袋應能牢固黏貼5-7天,但若皮膚出現紅腫或滲液,黏貼時間可能縮短至1-2天。頻繁更換不僅增加經濟負擔,更會對皮膚造成二次傷害。香港瑪麗醫院造口護理專科護士指出,妥善的皮膚護理能將造口袋滲漏機率降低達75%。

此外,預防感染是造口護理的核心目標。手術後初期,造口周圍組織較為脆弱,任何微小傷口都可能成為病原菌入侵的門戶。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較低者,皮膚修復能力較差,更需要注重日常護理細節。

清潔技巧:溫和清潔,避免刺激

正確的清潔程序是造口皮膚護理的基礎。建議每次更換造口袋時,都應執行完整的清潔步驟:

  • 準備溫水(約37°C)與pH值中性的無香料肥皂
  • 以柔軟紗布或純棉毛巾沾濕後輕輕擦拭
  • 由造口外圍向內清潔,避免排泄物污染周圍皮膚
  • 清潔後用乾淨毛巾按乾,切勿用力摩擦

水溫控制特別重要,過熱的水會帶走皮膚天然油脂,過冷則清潔效果不佳。香港造口護理專家建議,水溫以手腕內側感覺溫熱但不燙手為準。清潔產品選擇也需謹慎,應避免含酒精、碘酒或強效抗菌成分的清潔劑,這些成分可能破壞皮膚菌群平衡,導致更嚴重的皮膚問題。

擦乾步驟常被輕忽,但潮濕環境正是微生物滋生的溫床。研究顯示,皮膚皺摺處殘留水分超過10分鐘,細菌繁殖速度將增加3倍。建議按乾後可讓皮膚自然風乾1-2分鐘,確保完全乾燥再進行後續護理步驟。

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,可考慮使用造口專用清潔濕巾。這些產品通常含有保濕成分,能在清潔同時保護皮膚屏障。但需注意選擇無酒精、無香料的產品,並確認與個人膚質相容。

皮膚保護劑:築起皮膚保護屏障

皮膚保護劑是造口護理中的重要防線,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:

類型 主要成分 適用情況 使用頻率
皮膚保護膜 丙烯酸聚合物 日常保護、輕微紅腫 每次更換造口袋
造口保護粉 羧甲基纖維素鈉 潮濕、糜爛皮膚 根據皮膚狀況使用
保護膏 氧化鋅、凡士林 乾燥、龜裂皮膚 需要時使用

皮膚保護膜能在皮膚表面形成透明薄膜,有效隔離排泄物刺激。使用時應距離皮膚15-20公分噴灑,待30秒完全乾燥後再黏貼造口袋。香港藥劑師學會提醒,部分保護膜含酒精成分,初次使用前應在手臂內側進行皮膚測試。

造口保護粉特別適合香港潮濕氣候下的皮膚問題。當皮膚出現輕微滲液時,可先灑上薄層保護粉,再用小刷子掃除多餘粉末,最後噴上保護膜固定。這種「結痂法」能有效吸收濕氣,維持皮膚乾爽。但需注意,保護粉不宜過厚,否則會影響造口袋的黏合效果。

選擇保護劑時應考慮個人膚質與生活習慣。過敏體質者宜選擇無香料、無色素產品;經常運動流汗者則需要更強效的防水保護。建議在造口護理師指導下,嘗試不同產品組合,找到最適合的個人化方案。

紅腫、發癢:如何舒緩與治療

造口周圍皮膚出現紅腫、發癢是常見問題,其成因多元,需要針對性處理:

  • 化學性刺激:排泄物滲漏導致,特徵為邊界清晰的紅斑
  • 機械性損傷:過度摩擦或撕除不當造成,伴隨表皮破損
  • 接觸性皮炎:對造口袋或黏膠過敏,出現小水泡或劇烈瘙癢
  • 真菌感染:潮濕環境下念珠菌滋生,呈現衛星狀分布的紅色丘疹

輕微紅腫可採用冷敷舒緩,用乾淨毛巾包裹冰袋,每次敷5-10分鐘,每日2-3次。冷敷能收縮血管,減輕炎症反應。同時可塗抹含低劑量類固醇的藥膏,但連續使用不宜超過7天,且應避開造口黏膜直接接觸。

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立即就醫:

  • 紅腫範圍持續擴大
  • 出現化膿或惡臭分泌物
  • 自行處理3天未見改善

香港公立醫院造口專科門診數據顯示,及時就醫的皮膚問題患者,平均康復時間比延誤就醫者縮短約40%。就醫時應攜帶平時使用的造口袋和護理產品,協助醫生準確判斷病因。

預防措施:從日常做起,保護皮膚健康

預防勝於治療,日常護理習慣能有效降低皮膚問題發生率:

正確更換造口袋的步驟

  1. 準備所有用品(新造口袋、剪刀、清潔用品、保護劑)
  2. 採取舒適姿勢,通常坐姿較易操作
  3. 由上面下輕柔撕除舊造口袋,可配合黏膠去除劑
  4. 清潔並檢查皮膚狀態
  5. 測量造口尺寸,裁剪造口袋底板(比造口大1-2mm)
  6. 依序使用保護產品
  7. 黏貼後用手掌按壓30-60秒,加強黏合

造口袋選擇需考慮多個因素:

  • 底板形狀:根據造口形狀選擇圓形或橢圓形
  • 透氣性:香港夏季濕熱,宜選透氣性佳的產品
  • 容量:根據排泄量選擇適當容量,避免過重拉扯皮膚

避免摩擦和擠壓同樣重要。過緊的衣物可能壓迫造口,影響血液循環;腰帶位置應避開造口區域。睡眠時可選擇側臥,避免長時間壓迫造口側。

飲食方面,均衡營養能增強皮膚抵抗力。適量攝取富含鋅(海鮮、堅果)、維生素C(柑橘類水果)和蛋白質(豆製品、魚肉)的食物,有助維持皮膚健康。同時保持充足水分,避免排泄物過於濃稠刺激皮膚。

針對不同皮膚問題的護理建議

皮膚潰瘍的護理要點

造口周圍皮膚潰瘍通常表現為表皮缺損伴隨滲液。處理時應先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,再塗抹水膠體敷料促進癒合。嚴重潰瘍可能需要使用造口專用填縫料,填平皮膚凹陷處,避免排泄物積聚。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造口護理團隊建議,潰瘍期間應縮短造口袋更換間隔至2-3天,密切監測傷口變化。

皮膚過敏的處理策略

確認過敏原是指導治療的關鍵。常見過敏原包括黏膠中的橡膠成分、保護膜中的酒精等。可進行貼布測試確定致敏物質,並選擇替代產品。急性期可使用抗組織胺藥物緩解瘙癢,合併低劑量類固醇藥膏控制炎症。夜間可佩戴棉質手套,避免無意識抓撓造成二次傷害。

特殊膚質如濕疹患者,需要在皮膚科醫師與造口護理師共同指導下制定護理方案。乾性膚質者應加強保濕,在更換造口袋間隙使用無刺激性保濕霜;油性膚質則需注重清潔,避免毛孔阻塞引發毛囊炎。

隨著科技進步,現已有針對特殊皮膚問題設計的造口袋產品,如超柔軟底板、低過敏性黏膠等。定期回診評估皮膚狀態,與醫療團隊保持溝通,是長期維持造口周圍皮膚健康的關鍵。

By:Deborah